乐文书包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 茶席构成阴阳和合2(第1页)

明代是继唐宋之后的第三个茶文化高峰,在这波澜壮阔的茶文化复兴中,闲静有致的金沙寺僧,从普通窑器制作的沉淀泥浆中,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夹杂在其他日用陶器的空隙中,以划时代的意义,烧出了第一把紫砂壶。其后,明代万历年间的时大彬,仿照供春的款式,批量制作容量较大的紫砂壶。等他游历苏州等地,遇到像陈继儒那样懂茶爱茶的文人,明白了茶理之后,其制壶风格为之一变,他把文人情趣渗透到壶艺里,开始制作适于文人泡茶的小壶。并且一改金沙寺僧和龚春的“淘细土抟坯”,又在细土中混杂些石英砂颗粒,大彬壶便“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成为文人案头的把玩妙品,可生人闲远之思。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是江苏宜兴人,他在《秋园杂佩》里记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龚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得幽野旨趣,陈贞慧一语道破了茶与紫砂壶的真正迷人之处。

明代的文人,在泉石竹下、僧寮道院、栖神物外、坐语道德中,清神出表,以泻清臆,对紫砂壶的形制和大小提出了很高的审美标准。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周高起从紫砂壶的结构和审美上,分析了在旋瀹旋啜的饮茶过程中、紫砂壶的选择问题,值得我们学习仿效。冯可宾《岕茶笺》中的见解,更是独到,他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得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施于他茶,亦无不可。”

冯可宾讲得很客观,紫砂壶对爱茶之人,确实是以小为佳。得心应手的茶壶,比较容易控制茶与水的比例,容易把握好茶的出汤时间,太早则滋味寡淡,太迟则茶汤过浓、偏于苦涩。个中之妙,是熟谙茶性之后出汤的不先不后,这里的“不先不后,只有一时”,指的就是最佳的泡茶出汤平衡点,此时茶汤的色香味形韵,臻于最佳。

在茶席的应用中,我偏好朱泥的梨形壶。朱泥壶大小适当,密度较高,既不夺茶之香,又无熟汤气。并且梨形壶身材苗条,曲线简洁流畅,颇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柔美,更有大家闺秀的气度。在茶席的布置中,富有内在韵致的梨形壶,在高度上,不但形成了与品茗杯的俯仰生姿、错落有致,而且朱红梨皮的视觉美,与如触凝脂的触觉美,极易与茶席上的其他色彩形成对比,而成为茶席的主角。

朱泥梨形壶,胎骨均匀,不丰而秀,极简的线面和自然的流线,颇具元、明、清三代文人的潇洒逸趣。古代文人对紫砂壶提出了自己的审美标准:“体小而趣,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据说惠孟臣和惠逸公造器之初,皆是爱朱泥梨皮的砂胎温润,壶形大小适中,又最合把玩的趣性。这种把玩的属性,正好契合了文人清赏的价值取向,颇得文人趣味。以手中玩物回到内在世界,或放逐,或怡情,超越物质的形似,进而形成传神生动的美学趣味,这几乎也是文人玩壶的终极目标,关乎宋、元以来,文人意识中对某种生命真实意义的追寻。朱泥壶往往是茶器中,最能体现温暖和精巧的典型,这种极简而又极美的红润娟秀,完全消除了多余的视觉累赘,达到了实用美和造型美的最佳平衡,消除了技艺与造物的对立,因此以“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表达出历代文人们对朱泥梨形壶的厚爱。

日本的民艺大师柳宗悦说:“匠师不能为了造美而造美,最美的创作应该起于无心。”谈及茶道,他又说:“唯有茶人的出现,才将杂器永远变成了美丽的茶器。”朱泥梨形壶的创造、盘养、把玩、欣赏,完全符合柳宗悦关于“用与美”的美学观点。此外,朱泥之美,富有层次变化。在质感上,在品茗盘养的不同阶段,或黯然或隐忍,或含蓄或温润,实在是妙不可言。

除了茶壶,盖碗是最便于泡茶的利器。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后被演绎为“三才碗”,它包含了“天为盖、地载之、人育之”的哲理。由于瓷器致密,吸水率为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茶的香气变化。又因为用盖碗泡茶出汤时,不像茶壶有流口,对出水的流量形成限制,其出汤的快慢和多少,可以做到无拘无束。所以,用盖碗泡茶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茶汤的浓度、厚度、滋味和香气变化,可以泡出自己倾心与需要的茶汤,淋漓尽致地挥洒出茶的真味、真香和气韵,这也是我们把盖碗称为“万能客观泡茶器”的主要原因。

匀杯,调和公道

匀杯,又称公道杯。它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首先出现在台湾并应用于茶席的重要器具。公道杯,一方面避免了因泡茶出汤的先后造成的浓度不均匀现象,另一方面,也委婉透露出,不论高官贵族,还是布衣百姓,在茶面前一律平等,既无尊卑贵贱,也无厚此薄彼。如杜牧诗中的寓意:“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匀杯是茶席上的新宠,经常与泡茶器构成一个方便的泡茶组合区,也是茶席上的不变部分。匀杯在视觉轴线上是纵向的,而茶席的结构,在视觉上整体是呈横向的,因此选择器型优美、体量高挑的匀杯,既能增加茶席空间的层次感,又可通过釉色的变化,调节茶席色调的丰富性,增强茶席的诗情画意。

茶的瀹饮技法的出现,为工夫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清代俞蛟在《潮嘉风月》中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绝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极为讲究的工夫茶的四宝,包括了孟臣壶、若深杯、潮汕炉和玉书煨,并没有公道杯。因为潮州工夫茶、在分茶的过程中,泡茶人直接用孟臣壶把茶汤循环往复、均匀地分到每一个人的茶杯中,即使在出汤将尽时,也会把壶中所余的点滴茶汤,均匀地分斟至每一杯中,这就是所谓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潮汕工夫茶,不使用匀杯过渡,直接分配茶汤,是为了保证茶汤的热度,担心多一道工序,会使茶汤的温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茶汤的香气与韵味。俞蛟的论述中,也提到古旧且品相好的茶壶、茶杯等,在清代已经是贵重且不易得了。早期柴窑烧制的古老茶器,色调内敛,不仅能明显地改善茶汤,而且可增茶席的沉静之气,那种厚重的岁月感,会让我们的茶席变得更加古朴有味。

凡事皆有利弊,匀杯的出现,虽然可能会对茶汤的温度和香气带来些许的影响,却很明显地提高了出汤、分茶的便利性。既能使茶席平面保持干爽,又能使泡茶人更加从容自如地完成出汤和分茶。尤其在出汤的过程中,不必像过去那样急促,也不必担忧因时间的拖延,对茶汤浓度造成的变化和影响。应用匀杯之后,可以心平气和地根据出汤的色泽,判断调整茶汤的浓度,以便调节出汤的速度,并通过在匀杯内茶汤的自然调和,泡出一盏如心所愿、熨帖内心的好茶。

在茶席的设计中,我们选用的匀杯,大多都没有把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与紫砂壶的把手出现的雷同重复,以免影响视觉的美感。匀杯要尽可能的高于泡茶器,以形成视觉上的高下错落。为避免分茶烫手,茶汤在匀杯内的最大容量,不宜超过匀杯高度的二分之一。在匀杯的选择中,要重视匀杯的线条和弧度,是否与拇指和食指构成的手持弧度曲线相吻合,以增加分茶的舒适感、稳定感。更要关注匀杯的流口设计是否科学?在分茶时断水是否干脆?以免在分茶时,造成茶汤的余滴沿杯壁下流,影响席面的干燥和清洁。匀杯流口的设计好坏,是考量一只匀杯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

匀杯,在茶席的构成元素中,身材相对较高,无论从茶席的哪一个方向观察,都会比较显眼,因此匀杯釉色的选择,相对茶席的构图而言,可能会是画龙点睛之笔。我喜欢选用外观对比色彩比较强烈,相对纯净的胭脂水、苹果绿、祭蓝、祭红、明黄等单色匀杯,应用到茶席设计中,常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茶杯,温润啜香

古时候的饮茶茶具,主要有茶碗,碗,古称“椀”或“盌”。先秦时期,又有“榶盂”之名。《荀子》说:“鲁人以榶,卫人用柯。”(注:盌谓之榶,盂谓之柯。)白居易诗中有:“昼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韩愈也有诗:“云纭寂寂听,茗盌纤纤捧。”

到宋代,开始有了茶杯之名,陆游有诗:“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时置茶杯。”明代钱椿年的《茶谱》里,把茶盏雅称为“啜香”,名至实归。三口为品,四口为啜,杯盏的唇口相依间,心品慢嗅茶的兰馨梅馥,杯底的冷香盘桓,让人沉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啜香”的雅号,真是贴切风雅。杜甫有诗:“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唐代皎然也有“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湘花啜又生”的诗句。

陆羽提出的“青瓷益茶”,于今天却未必恰当。唐代的绿茶是蒸青工艺,煎茶前,茶饼要用火炙烤与碾碎,茶叶在这些工序中,内质会多少发生一些氧化,所以,煎出的茶汤,多少会绿中泛着点橙黄。陆羽推崇青瓷,首先是因为青瓷类冰似玉。淡青色的茶盏,可使茶汤与盏色相映生辉,“半瓯清冷绿”,不像邢瓷白而使茶汤显得偏红。也不像寿州瓷黄,而映衬的茶汤偏紫。诸如此类的巧用釉色衬托,使得煎茶后的茶汤,显色更加翠绿,从而达到了增益茶汤的效果。

宋代崇尚茶色白的汤花云脚,茶欲白,盏欲黑。宋人斗茶时,崇尚黑褐色的茶盏,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由于在点茶过程中,需要用茶筅击拂搅匀茶汤,因此宋代的茶盏,大部分容量较大,一般都会有配套的茶托。

明代至今,茶的蒸青改为了炒青和烘青,绿茶的撮泡,取代了复杂的煎茶和点茶,茶的品饮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儒雅,趋于尽善尽美。所以在茶器中,尤其是茶杯的外形,开始变得灵巧和精美,茶杯的选择和审美,开始以小为佳,以白为贵。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明宣宗朱瞻基喜用“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明宣宗喜爱的御用茶盏,其尖足不稳,不值得提倡。茶盏壁厚保温,多少还是受了宋代建盏的影响。但其“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的美学观点,确实是饮茶史上的创新之举,夸耀为“盏中第一”也不为过。

近代学者翁辉东在《潮州茶经》中写道:“此外,仍有精美小杯,径不及寸,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翁辉东认为茶杯的不薄不能起香,是从工夫茶的品饮角度提出的。工夫茶的喝法,讲究的是要趁热饮,杯壁厚度大了,便会迅速吸收茶汤的热量,从而会影响茶的香气。民间“喝茶不烫嘴,不如喝白水”的讲究,其内涵表述的就是茶汤不热便会不香的道理。

清代以后,六大茶类开始百花齐放,相继登场。茶汤颜色或橙黄或绯红的乌龙茶和红茶出现以后,对丰富缤纷茶汤的察颜观色,使得雪白的茶盏或内壁洁白的茶杯,对汤色的呈现更加清透与准确。茶盏以白为贵,于是变得更加合乎情理。釉水纯白的茶杯,便具有了赏茶、别茶标准器的优势,从而能够根据茶汤的色泽变化,十分方便地判别茶质的优劣,茶类的发酵程度,焙火的高低,茶品的年份转化,等等。

茶杯虽小,却是一席茶中不可忽视的主角。茶杯的釉色、釉水的配比、胎体的厚薄、烧结的温度、器型的高低、口沿的敞敛,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杯茶香气的聚散和茶汤的滋味。一个好的茶杯,执手在握,轻盈温润。杯口与唇齿相依,饮尽茶汤的一刻,犹爱人柔情似水的熨帖,顷刻便会生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愫和执着。

我欣赏明代甜白釉的花口杯,白如凝脂,素犹积雪。那滋润的白,不泛青,不煞白,一杯在手,釉白酥润,如盘玩和田白玉,温润以泽,细腻舒滑。甜白釉色的杯子,尤其适合茶的品饮与欣赏。讲究喝茶的人,都是一茶一杯。因为不同壁厚、不同材质、不同杯形、不同釉色、不同烧造氛围的茶杯,会在不同层面上,深刻影响着茶汤的观感、茶汤的表现、茶汤的香气存留等等。所以当品茗上升到雅致阶段,总要为某类茶、某种茶,选配好最能精彩表现它的茶杯,杯子是茶最好的嫁衣。

快穿:我不可能是恋爱脑!  港综:从小弟到大佬  大唐御医在都市  末世崛起,我的异能无限推演  每天读点好英文:沉默的长夜  每天读点好英文: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中国古代哲学史  情绪力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  每天读点好英文:这世界缺你不可  每天读点好英文:看见死亡的双眼  独孤伽罗(全集)  每天读一点暖心英文:你是最好的自己  黄泉:于虚无的尽头再会  每天读点好英文:我不爱这世界,我只爱你  安南笙穆伏城小说  我们  求你明恋我  星狱灾厄  网游:我火神,输出高亿点怎么了  

热门小说推荐
悦女吴县

悦女吴县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鹿鼎风流记

鹿鼎风流记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修真位面商铺

修真位面商铺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倚天屠龙夺艳记

倚天屠龙夺艳记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