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侯 序
侯榕生
二十余年前,中国广播公司有个很受听众欢迎的节目“猜谜晚会”。事隔多年,我们寄居美国的老中们,当然是老一辈的老中,常常引用“四个灯,答对啦”这句话。该节目主持人,即是丁秉鐩先生。不但此也,丁先生也主持大型平剧清唱晚会,是当时广播界的红人儿。
丁秉鐩先生,在我们小地方北平住过不少年,卒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也在天津住过多年,在他生前大著《北平、天津及其他》有很详细的说明。
那时,我们不但听到广播中丁先生的高亮声音,在平剧演出的场地,准可以看到他的本人:高大、健壮,笑口常开,一口的京片子。那时,大鹏剧团演出多在空军介寿堂,其他剧团演出多在国光戏院——即国军文艺中心——在前五排的左方,是剧评家的专席,群贤毕集,其中有两位高身量的北平人,一位是包缉庭先生,另一位即是丁秉鐩先生。包先生是北平科班富连成专家,丁先生则涉猎广泛,多着重平剧成名演员的描写、介绍、轶事,对每一位名伶都是一幅忠实而完整的画像,所搜罗的资料也非常翔实。对于名伶演出的记载,可追溯到民国三年,其中有系统的文章,如:杨小楼、金少山,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张君秋四小名旦,黄桂秋、徐碧云、程玉菁、李香匀四大霉旦,孟小冬与言高谭马、李万春与李少春郎舅之争,等等,以燕京散人为笔名的大作,散见于国内杂志报章,以及香港《大成》杂志,描写生动,人物活跃欲出,极具可读性。美国寒舍猫庐珍藏丁秉鐩先生的《北平、天津及其他》、《孟小冬与言高谭马》两著作,乃舍亲陈衡力公使所馈赠,丁陈二位原系北平燕京大学同学,也是戏迷同好,赠之不久,即闻丁先生以心脏病逝世,再不久,陈衡力先生亦去世,算来应是年前往事了。而《国剧名伶轶事》一书,迄无觅处。
旧历年前夕,由美返台,与老乳母共度春节。节后会友,遇大地出版社社长姚姊宜瑛,谈到丁秉鐩先生三著作,早已购下版权,拟再版问世,惜觅丁先生令爱丁琪女士不着,无人写序,事隔五年向拖在这里等尔。闻之,不顾浅陋,当场自告奋勇,说是我可以替他写点什么,这就是上述与丁先生有关的滴滴点点。
当年在戏院中前五排左方的剧评家们,多已物化,只小周郎、王元富二君为硕果仅存者,写剧评原为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名伶轶事来龙去脉的专题报导,舍丁君外并无来者。现在,剧评家凋谢了,连发表这类文章的地盘也难找到了,二十余年的人事变迁,令人感叹。而在这渐渐步上功利主义的社会中,居然有人要把丁秉鐩先生的遗著,重版问世,怎不令人拍案称快!
离台在际,拉杂写来,权当序言,不到之处,莫怪。
1989年2月25日永和旅次
王 序
王叔铭
谈国剧,绝不能忽略须生,因为由元朝杂剧开始,生角便与旦角构成剧中两大主要角色,而生角领袖群伦的局面,直到梅兰芳成名之后才告打破。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今天虽然仍旧看得到元明清时代的剧本,但在这三个朝代中主要演员的成就与贡献,却无从覆探了。
丁著《孟小冬与言高谭马》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因为他不仅把民初以来谭派传人在学习、揣摩、吸收、阐扬谭派须生的演唱艺术,叙述得巨细靡遗,而且就学者的家庭与职业背景,各个人的秉赋与际遇,对他们尔后成就与贡献所发生的影响,也分析得合情合理,不倚不偏。
孟、言、高、谭、马的戏,我都看过。孟女士来台定居后,更时相过从。所以丁著刊行前夕,请余作序,特为简介如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邱 序
邱言曦
我和作者年齿相若,生得不算太晚,都有机会接触国剧名伶在舞台上的实地表演;其声容并茂、各擅胜场之处,至今记忆犹新。但当时只居于欣赏者的地位,事后也不准备对他们的艺术作深一层的剖析;就如品尝旨酒,只知享受,并不想查问是哪一个年份,用哪一种特殊的方法酿造出来的。
作者听戏比我听得多,不但听,而且能够品评,穷究其艺术的源流脉络。这几篇叙说已故须生名伶的文章,从他们的家世、学艺经过、演出情形、艺术评价说到个人的生活喜恶,对每一位名伶都是一幅忠实而完整的画像。所搜罗的资料也非常翔实,例如某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在哪一家戏院唱的是什么戏,可以追溯到民国三年(1914),都记载得很清楚,像这样有系统地介绍国剧艺人的文章是不多见的。
一艺之成,备历艰辛,且才禀、师承、磨练都要配合得好才行。国剧艺人培养的过程比其他方面的艺术,时间长而学习苦;自幼年的腰腿翻滚、吊嗓、学腔到演出时的做表开打,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是对身心两方面的“密集”式的锻炼。我们欣赏某一位演员的身上“边
式”,却不知道他在练功时吃过多少苦头;说这个人的嗓子受听,却不知道他经过多少个寒冷的早晨,在城墙根“呐喊”。即使这样,也不一定成材,许多人沉沦在配角零碎这个阶层,一辈子没有抬过头。青年时代在舞台上有突出的表现,但由于继续钻研之不得其道,或个人生活的影响,中途颠踬的又不知凡几。
舞台是冷酷的,观众是无情的,今天你唱得好,舞台是乐园,观众是朋友;明天你唱得不好,舞台是苦海,观众是敌人。李盛藻坐科时很红,出科以后,越唱越怪,就没有人听了。徐碧云是梅兰芳的亲戚,初挑班时表演并不坏,后来抽上了大烟,又好渔色,至于嗓音沙哑,观众对他也都掉头不顾了。幼年听言菊朋,正是他的鼎盛时期,他唱《辕门斩子》,前面是梅兰芳的《穆柯寨》,和他配佘太君的是龚云甫,何其风光!到民国二十二、三年(1933、1934),他唱《定军山》、《击鼓骂曹》,只能上三成座,音量小得只有前几排听得见,这景况又何其冷寞!
一个国剧演员成名难,要长保美誉更难。这本书所描叙的几位名伶都是在舞台上站定了几十年的,他们能成为须生中的巅峰人物,绝非幸致。(言虽在晚年落魄,但究竟也红了近二十年,而且能自成一派。)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伶的敬业精神——孟的苦心问艺于余叔岩,以及高、马的立意创新,都值得后一辈的艺人(不仅是国剧)效法。
国剧中的“自然法”或不成文法,也就是行规,绝大多数都谨守不渝,也是国剧能够发皇鼎盛的原因之一。言菊朋嫌他的戏码排倒第三,决定辞班,但还是先把这出戏唱完才能向班主提出来;如果他临时“罢演”,就是破坏了行规,以后也没有别的班子肯 邀他。更没有听说哪一个大牌演员迟到误场的(可能金少山是例外)。他们并没有宣誓订演员公约,却人人都知道遵守这种规矩。小至一个家庭、一种行业,大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要有某种自然形成的约束,否则,就会乱得不成章法了。
谭富英以他的家世、天赋、环境,应该有更好的成就。民国二十三年(1934)他初挑班时表演最好,以后愈来愈懒散。抗战胜利后,他到沈阳来唱,我听了几次,觉得很失望;每出戏,他只卖几句,其余的地方都是敷衍了事,我总奇怪他何以这样不肯努力。这次看了秉鐩兄的分析,才知道病根在受制于谭小培,生活上没有自由,唱得再好都不是为自己赚钱,才养成了虚应故事的坏习惯。
前一代名伶有值得后辈追迹的长处,也有不足为法的习气。谭、马、言都有不良嗜好。马由香港回大陆,也和他的嗜好有关。“*”后,马无戏可唱,被迫执打扫清洁的粗事。言和马的辞世,虽相隔二十四年,但都可以说是潦倒以终。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它使你体味渊厚的戏剧艺术,也使你体味沧桑多变的人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位面武侠神话全本 快穿:当女配拿女主剧本 龙神太子 异度学园 巨人:机械师 我手握外挂,豪横! [综武侠]师父让我修身养性 源家家主不想转世禅院 伏藏 【穿书】病美人师尊他拒绝当炮灰 抱错的可爱妹妹回来了 月老情书 神秘组织提瓦特 古代悠闲生活(更新至450章) 人在火影,我是死神 假千金有道观,不好惹[穿书] 真千金重生,恶毒女配慌了/A了,我不想在七零当炮灰女配 十步来了 灵气复苏,我和校花谈恋爱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