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宝瑞先生有段单口相声“定场诗”,说两口子睡觉争热炕:“老头要在炕里头睡,老婆死气白赖偏不让。老头说是我拣的柴,老婆说这是我烧的炕。”为了争个炕,掏灰耙、擀面杖都出来,动了兵器了。虽然是玩笑话,细想来也不无道理。你说,当下大冬天,遇到热被子被踢掀开、酣睡被敲门声拽醒、房间里本来暖着却有人忽然开窗透风、大早上被铃声叫出被窝接电话结果发现打错了,哪件事不让人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想把对方扔进冰箱速冻层?
江南冬天极为难熬,一切都稀疏凋零。六只麻雀带着下棋老头似的神情在花圃边迈步,常绿植物像为了圆场而挂在嘴角的笑容一样摇摇欲坠。大红或大黑的鲜明色块在小径上来往挪动——这是冬天,女孩儿们来不及为衣服配颜色的季节。遛狗的人们为宠物配上了毛衣,老太太们怀抱着热水袋聊天,语声稀稀疏疏。没阳光时,天空像洇足了灰色颜料的吸水纸,不怕冷的孩子在院落外抛掷橘子。全世界都懒洋洋的,互相瞟一眼就可以作为彼此打招呼的方式。
在上海时,北方来的同学拥着被子一声声责备,仿佛南方冬天的冷,该由南方人负责:“南方怎么冷成这个鬼样子,大雁往南飞就是遭这种活见鬼的罪吗?咱身体素质可是很好的,北方零下几十度都见过,可没这么冷过……”句与句的间隔夹带着牙齿的咯咯打颤,就像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寒毒发作。
南方的冬天像细密周到、睚眦必报的小女人,不凶不躁,可是无微不至、细腻温柔地冷着你。什么时候你忘了她,她就掐你一下提醒你这是冬天,掐得你一瑟缩。阴柔低回的曲子是不能听的,轻淡孤冷的字是不能读的,有小资倾向的电影更加不能看。南方的冬天不是冰天雪地,可以活埋旅行者培养北极熊,但足以折磨得身体不大强壮的人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像邻居有人一整夜用瓷片刮锅,使你漫长地失眠一样。
因为没暖气,所以只剩空调,空调又耗电,又干,又很寡淡,好像没放肉的汤、兑了水的酒、虚情假意的接吻,让人暖和不起来。最后只好往人多处凑。我上大学时,太冷了,只好一头扎进地铁站,坐在地铁站台上熬到午夜,回去睡觉,很绝望地等着天亮,湿毛巾都能被冻硬了的时候。
跟几个遍历南北的朋友讨论过冬天,每次的结论,一是暖气,二是湿度。朋友还说,北方冬天是干冷,裹紧以后就能扎暖和了,脸和手给风雪冻麻了,反而没感觉,夸张点地说东北荒野冻掉个人耳朵都没感觉。南方冬天是湿冷,水气无孔不入,沁人心脾胃肠肝肾肺,关门锁窗、裹袄夹被,还是冷。我听北方人说起暖气房里如何脱到只剩汗衫,就一门心思地艳羡绝望。
宋朝有个将军唤作党进,有些《杨家将》版本里有他,行伍出身,不识字,曾经对着太祖爷拽文,劝圣上多安息吧。有一次,大冬天,拥炉子喝热酒,太热了,全身大汗淋漓,叫嚷“这天气太热!忒不正!”守门的兵丁被穿堂风吹,快冻死了,说:“小人这里天气很正!”——我每次读到这段,就觉得自己正被穿堂风吹,觉得“天气很正”。
话说回来,古代大多数人,都跟守门兵丁或是老两口争炕一样,贪图一点暖和劲。古代人无暖气,没空调,比现今更难熬。故此历代书里都说民以食为天,又把饥寒两字并列,认为温饱最幸福。是故冬天取暖,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儿。
取暖最容易的,莫过于跟火去借温。普通些的老百姓靠火炉火塘,被烟呛已经算幸福的烦恼——比起穷人家没柴薪,起不了火,又高出万倍去了。贵族之家就享受得多。比如秦汉时,宫廷已经有壁炉和火墙。火墙的原理,略有些像如今的水暖气,想法子墙里面通管道,把墙烘热乎了,染得室温也升高。唐朝时有所谓“到处热红炉,周回下罗幕”。人在屋里坐着,周围一堆红炉,加罗幕围着,暖和倒是暖和,只是人也有些像挂炉烤鸭了。
欧洲人取暖,众所周知是靠壁炉,上头通着烟囱。圣诞老人和《三只小猪》传说中的大灰狼,都是打那儿下来的。然而在发明这玩意之前,欧洲人很是苦恼。13世纪前,欧洲人用开放式火炉,大家围炉搓手。好在散热均匀,四面都感受得到热意;坏在火并不那么安静温顺,穿堂风一起,烟和火星一个走偏,燎到头发胡须就要人老命。1330年之前,英语里面根本没有“烟囱”这词。那时节,诺曼底的领主有了法子:城堡的城墙挖出个洞,内部烧火,外部散烟,这时你远远看去,只见城墙往外冒烟。后来诺曼底人一拍脑门:笨蛋!我们拿砖头砌个出烟的风口不就行了?——这就是烟囱了,英国人学会了。可是直到16世纪,还是有英国人热爱开放式火炉:他们觉得“在木柴烟雾的熏陶中更为健康”。与此同时,因为英国实在太冷,暖劲都从烟囱里走了,逼得约克郡乡下一度流行超大壁炉,凳子都可以放进去:人坐在壁炉里头,非得让火把人快烤熟了,才有暖和之感。
还有些在墙上做文章的,又比火墙、壁炉高一筹。汉朝时节,有两处所在叫作“椒房殿”,一在长乐宫,一在未央宫。当然不是大红辣椒高高挂、好似乡下火锅馆,打算呛得后妃打喷嚏。那年头,辣椒还在南美洲,等着欧洲航海家的千年之约呢。夫椒房者,花椒和了泥,涂满墙壁。因为花椒温和,味道又好闻,在香料当宝的时代,乃是上等荣宠。现在后宫剧泛滥的时节,帝王后妃的旧典故都被翻将上来,会觉得“椒房之宠”煞是璀璨,其实细想来,倒是天子的一片细心:大冬天冷,房间里一墙温泥花椒,布置暖和些,比冷硬的金珠宝贝又实在多了。
帝王公侯就是善于在小处做文章,取暖要靠燃料烧火,也就分了等第。古书里许多大人物,少时都是樵采为业,说穿了就是砍柴,回来劈得了做燃料。上等人家或宫廷,能直接焚香,又取暖又好闻,比如李清照所谓“瑞脑销金兽”,瑞脑者,鲸鱼身上提来的龙涎香也。杨贵妃兄弟杨国忠权倾朝野时,有个法子:炭屑和蜜一起捏成凤造型,冬天拿白檀木铺在炉底,再烧这蜜凤,味道好,又少灰,且暖和。宫廷里还烧西凉国进贡的所谓“瑞炭”,无火焰,有光亮,尺来长一条,可以烧十天。普通老百姓压根儿没见过这个,最流行的,怕还是白居易诗里卖炭翁南山砍树烧成的炭。清朝宫廷在北京,冬天冷,薪火不绝,又怕起火有烟,呛到天子嫔妃。呛咳嗽了老佛爷,回头就会被乱棍打死,所以白天黑夜,只是烧无烟炭。妙在宫廷里还没厕所,于是炭灰积存了,用来解决方便问题——一如现在养猫的人用猫砂清理大小便。
可还是冷,怎么办,只好使手炉和脚炉。清朝时手炉已经是工艺品,轻便小巧,可以装袖子里,不重。《红楼梦》里,林黛玉风吹得倒,但袖里揣个手炉也没事,还曾经拿手炉调戏薛宝钗——薛宝钗刚劝贾宝玉别喝冷酒,林黛玉就嗔怪丫头特意给她送手炉来,指东打西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
宋朝人冬天取暖,有些雅致的玩法。比如朱元晦拿些纸做的被子,寄给陆游盖,陆游认为纸被和布衾差不多,而且“白于狐腋暖于绵”。但被子只御寒,不生暖,就得靠暖壶,即是如今所谓“汤婆子”。
黄庭坚写过诗,说买个汤婆子,不用喂饭伺候,舒服得很,天亮时还能拿热水洗脸哩——我外婆就反对这样,大概觉得水都闷了一晚上,坏了,有死气,洗不得脸——黄庭坚又认为,如果真叫个姑娘给暖脚,人会心猿意马,所以还是汤婆子好。
其实用得起姑娘暖脚的,还担心喂饭和心猿意马的事么?唐玄宗的兄弟申王,冬天怕冷,经常让宫妓围着他站一圈,用来御寒,叫作“妓围”。这一围大有道理:物理角度说,唐朝宫廷女子多壮硕,人体又自有温度,人肉屏风围定了,很是暖和。精神角度来说,一大群美女围着,很容易暖体活血、心跳如鹿。真是精神物质双丰收的取暖手段。最后一点尤其重要,不信的话,换男人来围,感觉就不那么香艳了。传说成吉思汗出征时缺木炭,又逢下雨,大将木华黎、者勒蔑就彻夜站立,围将起来,为大汗挡风取暖。听着是很感人,但是蒙古豪杰皮糙肉厚、剽悍勇健,视觉上就没有申王爷眼里莺莺燕燕、满是胖姑娘那么幸福了。
所以武侠小说(比如古龙《剑玄录》)或电视剧(比如老版《雪山飞狐》)里,偶尔还是会有男(或女)主角中了寒毒快死了,姑娘家(或大老爷们)解衣入怀,抱着对方给暖身子,之后就成其好事的镜头。对异性恋群体来说,取暖的终极形态,终究是美丽异性与爱情。毕竟外头再怎么暖和,都抵不过心猿意马、心思活络、心跳如鹿、心生邪念这些内心热源。不信你去看一切宋词里有男女欢好题材,总离不开“暖”“滑”“香融”“香汗”“芳”“春”“锦幄”“温”这些字样——黄庭坚也是吃不着葡萄,只好抱着汤婆子说姑娘是酸的吧。
铁血柔情 梧桐树 锦瑟江山:倾城 孤独六讲 丰子恺集 不是吧?你连治疗师都打不过? 律师麻了,你管这叫法学生? 把日子过成诗 步步谋仙 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 京范儿 旅行使我们谦虚 兽医的重生 守住中国人的底线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旧时的盛宴 兽世:多子系统又让结侣了 位面之穿梭系统 张爱玲散文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个一无是处的,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把灵魂卖给了恶魔,能换取到什么?美色?力量?财富?权力?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两年前,僵尸面瘫男左莫被无空山掌门捡回了门派,失去记忆的他过着忙碌却充实的生活,一心想要赚晶石,一直在灵植上下苦功,终于如愿成为灵植夫,从不受待见的外门弟子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内门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左...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