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个道由器传的成功茶席,不仅包含着阴阳和四时的变化,而且有开有合,有规有矩,善始善终。
煮茶炉,苦节君子
煮茶炉,是在茶席高低、横向、纵向三个维度上,形成错落有致空间结构的重要元素。常见的煮水炉,有金属的风炉、陶泥炉、电炉、酒精炉等。
唐代以后,煮茶的火炉通称为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陆龟蒙居住在松江甫里时,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唐代陈陶的《题紫竹诗》中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南宋杨万里的《压波堂赋》,也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
古往今来,茶灶中的竹泥火炉,一直在茶席上备受青睐。竹炉是在泥炉的四周,用竹编装饰的煮水茶炉。竹与茶,都是世间清物,二者最相宜。纵观历史,历代嗜茶的文人,对竹都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唐代柳宗元有《苦竹桥》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竹子因中空有节,其性坚韧,虽弯不折,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因此,明代文人便赋竹炉以人格化,称竹炉为“苦节君”,谓其虽受火焰烤炙,仍以素有真心节操而能自守,故名。
苦节君之名,最早见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其上卷之茶泉论中,提到茶具十六器,详细地罗列了明代的茶具,其中的总贮茶器七具之一,就有苦节君,并释文为:煮茶竹炉也,用以煎茶。他明确指出了苦节君的用途,即是煮水煮茶的炉子。竹茶炉在文人的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也是高雅不俗、节操清苦的君子象征。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中,对苦节君进行了形象描绘,其铭曰:“肖形天地,匪冶匪陶。心存活火,声带湘涛。一滴甘露,涤我诗肠。清风两腋,洞然八荒。”
竹茶炉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宋代。杜耒的《寒夜》诗中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南宋时,罗大经也有诗曰:“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宋代贵族的饮茶方式,还是以点茶为主,诗中的竹炉上,煮的不是茶,而是用以点茶的沸水。
明代最有名的竹茶炉,当数无锡惠山听松庵的竹炉。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已把无锡的惠山泉列为天下第二泉。宋代的苏东坡曾两次游览无锡,品鉴惠山泉水,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千古绝唱。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惠山寺听松庵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了一个竹炉,做成天圆地方的形状,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为陶土,炉心装铜栅,上罩铜垫圈,炉口护以铜套,用以烹泉煮茶。性海以竹炉煮二泉水,瀹茶招待文人至交,一时成为雅事美谈。性海又邀画家王绂为其作画《竹炉煮茶图》,并题诗云:‘寒斋夜不眠,瀹茗坐炉边。活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肺生腑,俄警骨已仙。’同时请大学士王达,撰写了《竹炉记》。又请当时的文人名士题跋,装帧成了《竹炉图咏》。”竹茶炉随着王绂《竹炉图咏》的传播而声誉大增,惹得明清两代的文人雅士,纷纷来游惠山听松庵,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画作品,而成为一段文坛佳话。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参拜著名的惠山寺,见到寺僧用惠山竹炉煮二泉水,瀹泡西湖龙井。亲身感受到竹炉煮茶清韵的乾隆皇帝,这次并未夺人所爱,他专门请皇家造办处的能工巧匠,仿制惠山竹茶炉,并写诗《仿惠山听松庵制竹茶炉成诗以咏之》记之:“竹炉匪夏鼎,良工率能造。胡独称惠山,诗禅遗古调。腾声四百载,摩娑果精妙。陶土编细筠,规制偶仿效。水火坎离齐,方圆乾坤肖。讵慕齐其名,聊亦从事好。松风水月下,拟一安茶铫。独苦无多闲,隐被山僧笑。”乾隆仿制的竹茶炉,至今还完好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同时,为了弥补明代王绂《竹炉煮茶图》遗失的遗憾,乾隆皇帝命董诰于1780年的仲春,复绘一幅《复竹炉煮茶图》,画面大概为:茂林修竹中,有茅屋数间,茅舍前的茶几上,摆设有竹炉和水瓮。并题诗:“都篮惊喜补成图,寒具重体设野夫。试茗芳辰欣拟昔,听松韵事可能无。常依榆夹教龙护,一任茶烟避鹤雏。美具漫云难恰并,缀容尘墨愧纷吾。”
唐代陆羽《茶经》里记载的风炉,多以铜铁铸之,形如古鼎。炉内放置炭火,其上搭配煮茶的铁釜。后世多有诗词吟咏茶鼎,例如,“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又有“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我更喜欢用潮汕枫溪的红泥小火炉,配以砂铫煮茶。因砂铫有透气不透水的优异特性,尤其是在红泥炉里,燃烧橄榄炭煮水,煮出的水又叫榄炭水,明显的绵软甘甜。我曾经做过比较,同样水质的水,同时用橄榄炭、竹炭、电热炉,分别在同一个砂铫里煮沸,沸水的甘甜和柔软度,依次是榄炭优于竹炭,竹炭优于电烧。“竹炉榄炭手亲煎”,“贵从活火发新泉”,用橄榄炭亲煎的榄炭水,是活火活水,最能益茶,倍添喝茶的韵致。
明人有《与客谈竹茶炉》诗:“松下煎茶试竹炉,涛声隐隐起风湖。老僧妙思禅机外,烧尽山泉竹未枯。”烧尽山泉竹未枯,饶有弄茶之趣。茶器寓雅兴,风致精巧的竹炉,或者是安置在紫竹凉炉架上的泥炉,都因与竹为伴、以竹为饰而清雅不俗,色泽沉静内敛,尤具文人情趣和文化蕴涵,是茶席上一道文气的风景。
煮水器,腾波鼓浪
从唐代至今,饮茶方式的嬗变,带来煮水器的不断革新,煮水器的外形、大小、材质、功能的不同,在具体使用和茶席构架上,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审美。
唐代煎茶法应用的煮水器,主要是鍑,同时鍑也是煮茶的器具。因为鍑是敞口的,没有盖子,所以陆羽在煎茶时,观察烧水的状态比较醒目。他在风炉上架起茶鍑,从水方里舀水放入,起火支烧,待鍑中的水“沸如鱼目、微有声”,即第一沸时,加入适量的盐花。待到“缘边如涌泉连珠”,即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放入熟盂内,以备止沸育华之用。此时,以竹夹搅拌茶鍑中的汤水,用茶则量茶末投入鍑内煎煮,等到“势若奔涛溅沫”,将舀出的热水,重倒回茶鍑中,等水面腾波鼓浪,即三沸时,便可用茶勺从鍑内舀出茶汤,酌入茶碗饮用。
在常年奔波于山野的陆羽看来,煎茶用的鍑,最理想的是铁制品,他认为铁器恒久耐用,陶瓷与石制的,难可持久。陆羽也提出银器最佳,但银在当时属于贵重金属,于是他说:“雅则雅矣,洁则洁矣。”陆羽不去推广银制器皿,是因为银器对他本人来讲,太过于侈丽了。
宋代的煮水器是汤瓶,它是专门用于点茶的盛水、煮水器物。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中,清楚地描绘了汤瓶的形制,呈喇叭口,高颈,溜肩,腹下渐收,肩部安装很长的曲流,这种款式,应是宋代汤瓶的真实写照。
蔡襄的《茶录》里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指出:“瓶宜金银。”因汤瓶口小,有局限性,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依靠细听水声的变化,来判断水沸的程度。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苏轼在《试院煎茶》诗里,描述过听声辨水的细节,他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到了明代,条形散茶的发展,使饮茶方式变得简约自然,唐代煮茶的鍑和宋代点茶的汤瓶,逐渐被精巧简洁的陶器、银器和锡器取代。张源的《茶录》记载:“桑苎翁煮茶用银瓢,谓过于奢侈。后用瓷器,又不能持久。卒归于银。愚意银者宜贮朱楼华屋,若山斋茅舍,惟用锡瓢,亦无损于香、色、味也。但铜铁忌之。”文中的桑苎翁是陆羽的代称,由此看来,从唐至明,银器作为至洁而不损茶味的最佳煎茶器、煮水器和泡茶器,一直受到贵族和文人的器重与认可。
清代至今,银壶、铜壶、铁壶、砂铫、紫砂壶、不锈钢壶、玻璃壶等,不同材质的壶,层出不穷。在银器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煮水泡茶时,我崇尚用银壶。首先,银器洁白体轻,使用久了,包浆泛出耐看的玫瑰红色,如红颜知己,伴久爱愈甚。其次银能抑菌,不类“铜臭铁腥”,银器煎水没有任何异味,并且由于银导热快,能使水迅速沸腾,有活水效应,因此,银壶煮出的水,甘甜柔软。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中这样强调:“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
铁壶的外形古朴厚重,受到很多习茶人的追捧。早期的铁壶,因为冶金水平的低下,而使铁质内保留了部分铁磁性氧化物,从而使早期的铸铁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水质软化效果。老铁壶在茶席上,确实能产生肃穆沉静的感觉,这一点,便是日本回流老铁壶的优势。但在铁壶使用中,一定要保持内壁洁净,不允许有铁锈存留。尤其要注意铁锈对水质的影响,以及对茶的干扰。铁壶内壁红色的锈层,基本是三价铁的氧化物,绝对不会有二价铁的存在。二价铁具有还原性,也不会以二价铁离子的形态,游离在煮水的铁壶中,所以铁壶不具备补铁的疗效。
有关城市自来水供应的国家规范中,合格水中的含铁量,不允许超过0。3mg
l,这点要引起爱好铁壶人士的重视。如果长期摄入过量的铁,会导致肝硬化、肿瘤等铁中毒病症。另外,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生成蓝色的络合物,影响茶汤的色泽,与三价铁离子生成不溶性的沉淀,影响茶汤的厚度、滋味和通透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铁壶不论是对人体的健康,还是对茶的审评,都没有太多加分的功效。至于很多爱好普洱茶的人,言称用铁壶煮水可以提高水温,更是没有任何道理。因为烧水能够达到沸腾的水温,和当地的大气压强有关,与烧水壶是什么材质,没有任何的关系。
小时候听戏,经常有“垒砌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唱词,铜壶煮水泡茶,道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养生的智慧。铜和银一样,对水都具有杀菌抑菌的作用,适量铜元素的摄入,不仅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铜离子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反应,容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抑制人体自由基的过度产生,提高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具有很重要的保健作用。
我常劝很多女性朋友,多用铜壶煮水煎茶。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体的缺铁性贫血,是因为缺少铜的摄入。铁壶不能补铁,铜壶才是补铁、促进人体铁吸收的良药。一把摩挲日久的铜壶,包浆泛着低调的紫红色,可增加茶席上的祥瑞之气。
清代工夫茶的兴起,砂铫便以“红泥小火炉”的诗意,在茶席上呈现了质朴素雅的身影。在潮州工夫茶里,小泥炉里烧橄榄炭,砂铫滤烟水生香,甘甜的十分榄炭水,可使八分之茶,达到十分的完美。砂铫有柄有流,线条流畅,在空间层次上,增加了茶席的错落与层次之美。
耐热的玻璃壶,近年因其方便实用,便以各种面目出现在茶席上。通透的玻璃器皿,如果盛以金黄油亮的茶汤,映照在光影之中,“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也会成为茶席上镂金铺翠、最动人的色彩。
泡茶器,大度注春
泡茶器,种类繁多,最常见的要数瓷茶壶、紫砂壶和盖碗。陶瓷茶壶,雅称注春,俗名冲罐。在潮汕工夫茶的传播中,紫砂壶又叫苏罐。泡茶器可以方便地注水冲茶,茶器内春色正浓,从这个角度讲,泡茶亦是在酝酿春天,品茶人期待的也正是属于自己的春天。那丝丝啜苦后的咽甘,是沉寂的寒冬过后的春天,是爱茶人脸庞上的微笑舒展,是希望,是花开。茶总能给苦难的人带来春天般的期望,是忆苦思甜,是苦中作乐,是温暖,是慰藉。
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说:“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茶发展到明代,突然豁然开朗,从水末交融的吃茶,发展到叶水分离的喝茶。在唐宋的茶汤里,一起喝下的还有茶叶的碎末,故称为“吃茶”非常贴切。所以,唐代赵州观音寺的高僧从谂禅师,才有了“吃茶去”的证悟和禅林法语。朱元璋废团改散后,茶叶不再压饼、炙烤、碾碎,而是直接用沸水瀹泡,茶汤和茶叶在冲泡时便分离开来,喝茶的品饮时代,开始变得精致而自由。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云:“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情绪力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 中国古代哲学史 黄泉:于虚无的尽头再会 每天读一点暖心英文:你是最好的自己 每天读点好英文:我不爱这世界,我只爱你 每天读点好英文: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安南笙穆伏城小说 大唐御医在都市 我们 每天读点好英文:看见死亡的双眼 每天读点好英文:这世界缺你不可 求你明恋我 末世崛起,我的异能无限推演 星狱灾厄 快穿:我不可能是恋爱脑! 港综:从小弟到大佬 网游:我火神,输出高亿点怎么了 独孤伽罗(全集) 每天读点好英文:沉默的长夜
书名?阅女无限??呵呵,广大银民,请看清楚哦。吴县,这个二十岁的青涩小子,进城上学,居然一不留神,取悦于众多美女,在众女的帮助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且看主角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吴县的悦女事业中去。蹩脚的猪脚,由一个初哥,逐渐成为花丛高手。...
少年附身韦小宝,和康熙做兄弟,唬弄皇帝有一手绝色美女尽收,色遍天下无敌手!睿智独立,诱惑惊艳的蓝色妖姬苏荃花中带刺刺中有花的火红玫瑰方怡温柔清新纯洁可人的水仙花沐剑屏空谷幽香,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双儿倾国倾城,美丽绝伦的花中之王牡丹阿珂诱惑惊艳美艳毒辣的罂粟花建宁空灵纯洁娇艳精怪的山涧兰花曾柔...
成仙难,难于上青冥!修真难,没有法宝没有丹药没有威力巨大的符箓,没有强悍的天赋。但是自从有了位面商铺就不一样了,有了位面商铺一切都有了。什么,修真界最普通的洗髓丹在你那里是绝世神丹!什么,你们那个位面遍地都是各种精金矿物,精铁灰常便宜!前世走私军火的商人,今生在修真界同样要将商人当做自己终生的追求。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修炼真仙大道只是我一个副业。成为位面商铺之主,横扫诸天万界。商铺在手,天下我有!...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