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最近返乡,我发现“污染”这个词竟然已经频繁地出现在那些质朴的农民们的口中。常听到村里的老人说,原先每天都会出现于自己视野中的圌山(西距江苏省镇江市区三十公里),现在已经看不见了。污染物像一条灰黄的毯子,将山脉与村庄隔开了。在所谓“沿江开发区”的规划中,我的老家不幸被资本看中,成了镇江地区的化工新区之一。谈到污染问题,村民们也面有忧戚。老人们会用说书艺人般的口吻提起五六十年前的山川秀丽,风清月白,说起长江上成群结队地嬉戏的江猪(江豚),而村庄及邻近地区癌症患者的渐渐增多,也隐隐使他们感到不安。但他们更愿意自豪地向我提及另一类“新事物”,比如,镇上五星级的宾馆,六车道的马路,亚洲最大的造纸厂,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化工企业,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专家”……当被问及他们是愿意生活在过去那个风光秀丽的山村中,还是愿意生活在如今灰蒙蒙的“现代化”城镇中时,他们不假思索的答案异常坚定:“当然是现在啦,今天的生活是过去做梦也不曾梦到过的啊”。
我知道这个答案一点也不可笑。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我们的答案。
尽管环保人士可以轻松地诅咒说,抽水马桶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的灾难之一,可事实上我们一天也离不开它。我们对它的依赖是双重的:身体对作为一种便利的生活设施的依赖,以及心灵对作为一种文明象征物的依赖。而作为风景的圌山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本身也就成了一个隐喻:作为欲望的选择,以及作为选择的代价。将圌山与我们隔开的肮脏空气,归根到底正是文明或文化的分泌物——它作为多出来的东西,人为的东西、附加的东西、奢侈的东西,与文化本身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文化是自然的对应物。相对于自然来说,文化的创造物本身就是多出来的东西,是奢侈的东西。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文化就一直与自然处于对立面。在文化与自然的争斗中,文化不断地试图对自然进行控制和驯服,并在它的领地添加填充物和装饰物。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本来都是自然的产物,或者说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进行交流。在久远的过去,这种交流是直接的,无碍的。人类的一切美好、伟大和崇高的思想和情操,无一不是自然的赐予,无一不得到自然的哺育。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隐秘、最深刻的内核都是俯仰天地、取譬万物、与自然无碍交流的产物。哲学观念、历史观、文学与艺术趣味无一不得到大自然的直接滋养。可以说没有这种交流,就不会有《诗经》的产生。所以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不外是农夫之辞;“三星在户”,无非是妇人之语;“月离于毕”,正是戍卒之作;“龙尾伏辰”,亦是儿童之谣。因为这种直接的交流在后世受到越来越多的阻隔,所以顾炎武感慨说,后代的文人学士,对于自然和天象竟然茫然不知。
我甚至认为,《庄子》的全部哲学思考,都来源于对这种交流被阻塞的恐惧和忧虑。庄子的本能冲动之一,就是除去所有文化附属物的痕迹,而重新与自然融为一体。他所质疑的对象,除了智、欲之外,还直接指向文化本身。在他看来,“圣人之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故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正因为“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以身殉天下”,所以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出现,当然只能是通过绝圣弃智,对欲望进行最严格的控制,“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这里的“身”的概念极为重要,因为“身”象征着人的基本需求,而“身”以外的一切都是文化的产物。庄子的清静无为,所谓“无为而尊者为天道,有为而累者为人道”,带有明显而强烈的反文化特征。
中国文学历来重视自然物象。仅仅“抬头望月”这样一种简单的交流方式,在古典诗文中即多得不可胜数。人与自然的交流一旦被阻滞,与自然为一体、与天地为一体的朴素观念,在今天就会变得深奥难解。不用说非功利性人格、超越性的情感、真正的智慧和想象力会受到损害,就连一般的感情交流也会急剧地贬值。
有一次,在看王超的电影《江城夏日》,片中的一个场景令人哭笑不得。故事发生在武汉,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手拉手在江边散步,谈情说爱。女孩忽然有了抒情的兴致,就动情地对男友道:你看,天是多么的蓝啊!可是镜头拉开,观众所看到的武汉的天空竟然是灰蒙蒙的,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不要说蓝天,有没有天都很难说。观众中有人发出哄笑。我一度以为王超在这里使用了反讽,但仔细一想又似乎不合剧情。我曾当面问过王超这个问题,可他照例是笑而不答。武汉的天空就是如此,王超又有什么办法?他又不能像那些国际大导演一样,干脆移花接木,去哈萨克斯坦或加拿大进口外景。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类正因为拥有了语言和文化,才最终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如果没有文化的参与,人也就彻底丧失了其存在的依据。因此,文化是人类的天性,拥有文化,也是人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标志。人类发明语言、工具,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文明,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存在,是一种必然选择。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与自然的隔离也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趋势,或者说是文化的必然后果。
小时候,我曾经对资本家将牛奶倒入大海这一行径所蕴含的“经济学常识”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我的智商的平庸至今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我对于时下很时髦的、想尽一切办法来扩大和刺激内需,并将它作为拯救经济的首选方案,仍然觉得不可思议。需求为什么需要刺激呢?难道我们饿了,手中又有钱,还不知道吃饭,冷了还不知道买衣服,需要有什么外界的刺激吗?如果我已经吃饱了,又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继续吃下去,那么除了消化不良和糖尿病,还会有其他的结果吗?有人说,当代经济学或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所关心的并不是你得不得糖尿病,它关心的是消费和购买欲。另外,你得了糖尿病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医疗方面的消费顺便也被刺激起来了。在一定意义上,所谓的刺激需求,所刺激的并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需求,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文化观念所灌输并建立起来的超级需求,也就是卡尔·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发现的那种过剩性需求。它所刺激的是一种过剩性欲望,而无休止的欲望本身正得益于文化的哺育。
从文学的领域来说,这种被文化建立并无限放大的欲望和需求,并不是今天才被我们感知并认识的“新东西”。实际上,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就是一位欲望化的资产阶级主人公。按照伊格尔顿的说法,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和《李尔王》中,也将这种文化视为一种过剩物,一种超过严格生活所需的过剩物。李尔王的女儿就是这样一种过剩性的牺牲品,正如她那残酷的宣言所总结的:需求是没有理由的。在西方,对这种过剩性文化机制展开最严厉批判的当属尼采。他甚至模仿上帝的口吻对我们警告说,地球有时也会生病,其中有一种病,就叫做人。这是当代企图通过极端的反人类观念,来主张自然权利的形形色色的文化虚无主义的重要源头之一。这当然是对尼采思想的有意曲解。
雷蒙·威廉斯曾经正确地指出,文化在自由资本主义全盛时期所发挥的那种作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今天它成了问题本身。这个曾经呵护我们成长,指导我们应对和改造自然、使人成为人的文化,如今正在迫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零下一度 可爱的洪水猛兽 青春 黑道皇后_(全) 爱妻小男人 灵初 杂的文:期待我们往日的灵魂附体 波西米亚楼 毒2 隔世情缘 从电竞直播开启流量时代 通稿2003 我们离婚吧 超级黄金左手 草:最怀念的某年 愿你道路漫长 非洲札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重生之我是战机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唐门外门弟子唐三,因偷学内门绝学为唐门所不容,跳崖明志时却发现没有死,反而以另外一个身份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武魂的世界,名叫斗罗大陆。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武术,却有神奇的武魂。这里的每个人,在自己六岁的时候,都会在武魂殿中令武魂觉醒。武魂有动物,有植物,有器物,武魂可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中一些特别出色的武魂却可以用来修炼并进行战斗,这个职业,是斗罗大陆上最为强大也是最荣耀的职业魂师 当唐门暗器来到斗罗大陆,当唐三武魂觉醒,他能否在这片武魂的世界再铸唐门的辉煌?他能否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神...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