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鲁迅与佛教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个神秘的话题。他为求平安,自幼皈依,法号长庚。成年后,他也曾于寂寞中对佛经下过很深的工夫,并于1914年出钱刻《百喻经》,使其流行。他感叹“释迦牟尼真是大哲”,但他从未正面谈过他与佛教的关系。一方面,他的行文处事与佛教相去甚远,如在人生的选择上,佛教是将解脱放在第一位的,生命倒在其次。在佛教的认识里,生命随业力流转,百转千回,忽而上天,忽而入地。所谓生死如海,头出头没。佛性虽也人人本具,但被五欲遮蔽,而一旦开始修行,便有解脱的可能。是以佛教有佛陀前身为求道以身饲修罗的故事,这里面有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味。
而鲁迅则将生命置于人生的首位,他的意见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另一方面,他在文字中透露出来的精神又与佛教的精神非常相契。他在1919年写道:“我们应当发愿为人类取得幸福。”他后来在病中写道“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与我有关”,这与佛教同体大悲的精神何其相似。
鲁迅在行文中惦记着具体的中国人的幸福。这惦记如此之深,以致他怀疑文字的作用,也使他将这怀疑带进了他的文学。他在怀疑中成就了自己的文学,但他从没有真正迷恋过自己的文学,成为文学家也并不是他毕生的追求。鲁迅后期将自己投入了杂文的写作中。有一种意见认为他与现实太近,伤害了文学,但在更深的意义上,在人格上看,他完成了自己的追求。文学家的形象或许可以描述出鲁迅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个描述至少比思想家鲁迅更为准确,但显然并不是鲁迅的全部。
在对鲁迅的解读史上,鲁迅被描述为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虚无主义者、进步主义者、启蒙者……但即使是这些名号的总和,也无法显现出一个真正完整的鲁迅来。在这个意义上,将佛教引入鲁迅研究,并试图讨论鲁迅从一个早期意气风发的写作者,到后来内敛深刻的文学家,佛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或许是有价值的。
一 鲁迅的绝望感与佛教
在佛教看来,人间虽属善道,却是很苦的,而且从根本上看,也是没有出路的。无常、苦、空便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再大的福报,再美好的生活,转眼就是尽头,而福气越大,也就越容易作恶,福尽后的苦难又是无穷无尽,是以佛教并不注重于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相反,佛教对人世的一切寻求幸福的努力的都是悲观的。因为它们都不是解脱,也就都是徒劳。
基督教以上天堂为究竟,佛家是排斥这个的。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也舍弃了以政治教育等等方式实现平等幸福的努力。舍弃这一切,他的目的是要真正的众生出苦海。佛教对人间的透彻认识在《八大人觉经》里表现得非常明显。《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悟就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缘,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近代印光法师也说“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狱也”。
在为人们寻求正当的幸福上,鲁迅是绝不让步的,但同时他也关上了所有通向希望的门。他说自己不是导师,从他的小说到杂文,从他的工作与生活,他没有指出一条路来。他也从来没有真正认为现有的路,从文学革命到左翼的兴起,是会通向光明。相反,他总是从中看到了一些阴魂不散的东西。他的深刻中有着一种深深的绝望感。他说“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是要得地狱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
他实际在这里已经否认了一切现实的努力,而历史也回应了鲁迅的绝望。他看到的并不是幻想,而是这个世界的真实。他反复说他的思想太黑暗,以至于他不敢袒露,怕伤害青年。他问是否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他的绝望并不仅仅是由早年的家境、生活的挫折、青年时的奔波失意、辛亥革命这种种现实的因素造成的。他的绝望更内化、深化,也更有一种宗教的意味。他是对某种本质性的东西绝望。这就让鲁迅与一般世俗意义上对现实不满的作家区别开来。
二 鲁迅的自省与佛教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样的罪细说起来,无量无边。佛陀开悟后也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妄想执著便是造作的根源。如何息妄?根本上是在心上下工夫。佛家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是名三无漏学。”在佛家看来,光在行为做一些好事,没有用心是不行的。《华严经》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佛家是唯心的。在对世界的认识上,《起信论》说“三界虚伪,唯心所造”。
这种向内求索的气质,在鲁迅身上也非常明显,这也是鲁迅与一般的文人最大的不同。鲁迅从没把自己置于一个精神领袖的位置,他甚至也没把自己与他所批评的对象对立起来。他的尖锐深刻里有着一种向内回旋的力量,他说“我更在无情地解剖自己”。鲁迅在这一纬度的精神探索和对内在黑暗的承担上,与佛家是非常的相似。鲁迅一生都在战斗,他的对手在不断变化,他称他们为“无物之阵”。同时他的战斗也针对着自己,他并没有放过自己。而从他对自我的剖析的深度上看,他对外部的批判也许是对内部批判上外化而来的。《狂人日记》最后的矛头指向了狂人自己。魏连殳背叛了自己,死去了。鲁迅对许广平说,魏连殳就是他自己。他更说“我自己也帮助着排筵宴”。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鲁迅都不认为自己会赢得这场战斗。他更有一种与之周旋到底和同归于尽的态度。
那么在这场没有胜利可言的一生的战斗中,鲁迅真正的敌人究竟是谁?他要反抗的究竟是什么?他说要掮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的地方去,但他又说“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他所谓的光明是什么意思?在鲁迅面前是否有某种抽象的、本质性的对手?
在鲁迅的自省承担和他斗争的深度上看,他与佛教是有着一种隐秘的联系的。面对现实世界的苦难,佛教并不从现实层面上寻求解答。佛教从人心上看,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修行人要面对的并不是外在的丑恶,而是内心的贪嗔痴。鲁迅所面对的内部的困难是什么,他没有明说,他称其为黑暗,他也不认为有谁可以超脱于这份黑暗。鲁迅与佛教的不同在于,佛教是有路可走的,而鲁迅没有,他没有给自己任何的希望。《野草》里抉心自食的惨烈意象便印证了这种无路可走的心境。
三 鲁迅的悲悯与佛教
鲁迅在《呐喊》与《彷徨》里,固然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他的省视与批判,更写下了他笔下人物受苦的情状。无论对孔乙己还是阿Q,华老栓还是魏连殳,他都没有嘲讽,没有冷眼旁观。他写下了他们如何挣扎,如何毁灭。从孔乙己中读出对科举的反省,从阿Q中读出对国民性的批评、对辛亥革命的洞察,从华老栓中读出民众与革命者的隔膜,从魏连殳中读出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失败,固然是没有错的,但在这些命题背后,更蕴藏着鲁迅对这些人物的情感。鲁迅是和他们在一起的。他们的痛苦由鲁迅的叙述传递了出来。他们并不是作为观念的表达工具而存在的,他们是作为生命而存在于鲁迅的小说中的。而他们的生命都有着一个展开的过程,他们的形象也因此具体而丰富。
从一种文学性的感受,而不是思想性的分析进入,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的叙述里的情感,可以体会到鲁迅的悲悯。这是一种真切具体的悲悯。鲁迅在此没有高高在上的意味。他在《兔与猫》中为一只小狗生命的消逝而悲哀,甚至进而追问造物。他在《祥林嫂》中表现了一种深刻的内疚感。他与阿Q们祥林嫂们是平等的。这与佛教同体大悲的精神是相通的。《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密宗的《昆庐遮那经》说:“大悲为根。”佛家是将六道众生山河大地视为一体来看待的。众生的苦难并不是佛教的身外之物,而是与自我的生命息息相通的。
鲁迅对人世痛苦的承担流露出了佛教对他的影响。他是真正把自己投入了创作中。这不仅是时间和精力的,更是一种生命的投入。鲁迅的投入之深,使有论者认为尽管他不是殉教者,他的表达方式却是殉教者式的。许多人把鲁迅看作战士,而在这场孤独的战斗中,是什么支撑着他?黄念祖老居士在《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中写道:“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为了要教导他们,而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悲悯也许可以成为理解鲁迅的一个角度。
2009年
小记:
这篇东西是我为考博准备的。当时还打算写这样一篇博士论文,研究鲁迅和佛教。
后来因缘聚合,写了另外的题目。这篇论文,就放下来了。
鲁迅在写《狂人日记》前,有一个“十年沉默”的时期。这十年,他读了很多佛经。
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鲁迅在战斗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深邃的个人世界。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文学有那么强的穿透力。他的文学穿透了他的对手,而不是停留在对手身上。这是鲁迅的魅力。
妖墨 次元入侵 状元媒 神皇觉醒:宝贝儿,你躺平就好! 河岸 机关 碧色寨 玫瑰绽放的年代 处男葛不垒 魍魉世界 军歌嘹亮 新结婚时代 蝶恋残花 丹道仙途_5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烽灵天下 快枪手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四魂缠枯骨 白雪家园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张湖畔,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灵药,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也是武当派最高者。在张三丰飞升后,奉师命下山修行。大学生,酒吧服务员,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同的遭遇,动人的感情,总是让人沉醉不已。武林高手...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生长于孤儿院的少年刘翰和几女探险时偶得怪果奇蛇致使身体发生异变与众女合体并习得绝世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为救人与本地黑帮发生冲突得贵人相助将其剿灭因而得罪日本黑道。参加中学生风采大赛获得保送大学机会。上大学时接受军方秘训后又有日本黑龙会追杀其消灭全部杀手后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和青歌大赛并取得非凡成绩。即赴台探亲帮助马当选总统世界巡演时与东突遭遇和达赖辩论发现超市支持藏独向世界揭露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在颁奖仪式上其却拒绝领奖主人公奇遇不断出现艳遇连绵不...